祠廟文昌祠苗栗縣寺廟探索

祠廟文昌祠基本資訊

寺廟名稱祠廟文昌祠
主祀神祇文昌帝君
寺廟教別道教
寺廟縣市苗栗縣
寺廟地址苗栗縣苗栗市綠苗里中正路756號
寺廟電話037-333993
寺廟負責人劉國昭
寺廟經度120.818260192871
寺廟緯度24.5539207458496

祠廟文昌祠特色統整

祠廟文昌祠怎麼去? 地圖資訊

祠廟文昌祠相關分享

[1]John Lai關於祠廟文昌祠的評價:

很有歷史的古廟,喜歡看建築雕刻裝飾,門扇上的八卦拉環等等,也是考生會來拜訪的祈求地方。

[2]陳總監沐石文化關於祠廟文昌祠的評價:

跑步已不在是跑步,更是日常的一種樂趣。 今天跟幸福跳跳龍都市跑旅生活去哪兒?🏃🏻‍♂️🏃🏼‍♀️探索考試拜拜一定要拜的「 #苗栗文昌祠」。 文昌廟,興建於清光緒八年(1882年) ,廟宇非常樸實無華、典雅高貴,入內會讓心情很平靜。 屋頂是閩南建築的特色,尤其屋主脊朝上微彎、兩端外延向上翹起並分叉的曲線,形如燕子尾,我超喜歡的😍,高中離鄉前就是就是在這玩沙長大的😊。 文昌祠前殿的門神彩繪是文昌帝君的兩位侍童「天聾」、「地啞」。代表著「能知者不能言,能言者不能知」。門前的抱鼓石,民間信仰有壞人進入廟殿,門鼓就會嘎嘎作響,據說目前為臺灣現存最大、最完整、最大的,是穩固門面用的。祠內懸有三塊重要的歷史文物古匾,中間的「下觀而化」、左邊的「群瞻山斗」以及右側的「始制文字」。 一個腳印,一個轉角,看見都市中的「 #小確幸」💗都市跑旅生活! #文昌廟 #英才書院 #古蹟 #JustDoIt #run #jog #jogging #running #runner #生活跑者 #跑步 #慢跑 #跑步人生 #跑旅 #晨跑 #幸福跳跳龍 #古蹟 #國定古蹟

[3]Christy Liu關於祠廟文昌祠的評價:

每次都必來的苗栗地標☀️文昌祠是苗栗市唯一三級古蹟,也是學子、考生、就業祈求金榜題名的信仰中心! 今年因為要興建的原因,多了樂捐活動,可以選擇寫姓名在磚塊或是瓦片上,很有趣哦!

[4]Kenny Shen關於祠廟文昌祠的評價:

苗栗的縣定古蹟,清朝時建立。求考試順利者可以到這古色古香的廟宇祈求,目前兩旁的廂房在改建中,希求各界善款。

[5]陳信安關於祠廟文昌祠的評價:

苗栗文昌祠位於臺灣苗栗縣苗栗市,於民國七十四年(1985年)8月19日公告為臺閩地區三級古蹟,後改為苗栗縣縣定古蹟。該建築興建於清光緒八年(1882年),於光緒十一年(1885年)完工,在苗栗縣剛創設未建縣衙時,首任知縣林桂芬即暫藉此處辦公,此外這裡也曾設有英才書院,也是臺灣日治時期創立的詩社——栗社的活動場地。

[6]徐鴻關於祠廟文昌祠的評價:

金榜題名 狀元榜 讚

[7]KAI LAI關於祠廟文昌祠的評價:

特考三等狀元 政大榜眼 中央正取 認真+文昌君保佑🙏 #勿忘初衷

[8]林彥廷關於祠廟文昌祠的評價:

目前廟宇旁邊正在進行整修 雖然不影響參拜 但仍會有點影響

[9]陳有錢關於祠廟文昌祠的評價:

苗栗定古蹟 三級古蹟',該建築興建於清光緒八年 最特別 文昌帝君的兩侍童「天聾」、「地啞」 作為門神

[10]Hao-Hsiung Kang 康皓雄 (康康Dogbone)關於祠廟文昌祠的評價:

光緒15年(公元1889年)設立苗栗縣,苗栗知縣林桂芬(生卒年不詳)到任時由於縣衙尚未建造,暫以文昌祠為縣衙辦公之處,使供奉文昌帝君的祠宇兼具臨時衙署之功能,也成為苗栗設縣後的行政發源地。同年為教化學子,在地方官紳謝維岳(生卒年不詳)等人的倡議下,創設英才書院,由於院舍未建,暫以縣署禮房為辦公處所,光緒18年(公元1892年)改設於文昌祠倉頡廳。清領時期雖在臺灣設有推行教育單位,辦理地方教育廣推「儒學」,但受政治、經濟、社會等因素的影響,官府系統無法有效推動教育,致使「儒學」無法彰顯,在清廷鼓勵下,由地方仕紳興辦的「書院」,反而成為臺灣文運的主流。 公元1895年日本治臺,禁止漢人學習漢文,推動新式教育,英才書院營運6年後因而廢止,然而地方詩文愛好者仍透過吟詩創作延續傳統漢學文化,至日治時期昭和2年(公元1927年),苗栗、竹南、大湖地區文人雅士成立苗栗詩社(簡稱栗社),在文昌祠及熱心人士的支應下,每月開課或舉辦吟詩大會,每月集會詩稿油印詩集專刊,每年春、秋擇日舉辦詩人大會,成為當時臺灣中北部最負盛名的吟詩大會,盛況空前。 昭和10年(公元1935年)臺灣中部大地震,文昌祠正殿屋頂破損、泥塑神像塌毀,所幸主要的樑柱木石結構受損輕微,得以原貌修復,文昌帝君神像因此改成陶土塑像。日治時期,文昌祠當過憲兵屯駐所、公學校分教場、支廳宿舍用途,二次大戰期間,前埕施作3處防空壕,文昌祠也因而遭到嚴重的破壞。 文昌祠建築物因為歲月自然侵蝕、環境變遷等因素,致使毀損嚴重,民國74年(公元1985年)內政部公告指定為3級古蹟後,民國86年(公元1997年)開始修復工程,以保存原色彩、形貌為主要目標,採用原物或相近材料以傳統技法進行修復,經有關單位的努力,終於民國91年(公元2002年)完工,重現原有風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