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水福佑宮新北市寺廟探索

淡水福佑宮基本資訊

寺廟名稱淡水福佑宮
主祀神祇天上聖母
寺廟教別道教
寺廟縣市新北市
寺廟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民安里中正路200號
寺廟電話02-26211731
寺廟負責人謝安棋
寺廟經度121.439903259277
寺廟緯度25.1701698303223

淡水福佑宮特色統整

淡水福佑宮怎麼去? 地圖資訊

淡水福佑宮相關分享

[1]iM x 樂生活關於淡水福佑宮的評價:

百年老廟 來淡水必到老街走走 淡水的福佑宮 承載歷史與文化的足跡 建築的工法設計,細節刻畫足以影響熱愛建築的底層靈魂👏 文化表信仰 人生 淡水老街還有另外基督教堂 但是在台灣土生土長 媽祖 是打從心底尊重的神明 此為三級古蹟 有時間就帶著虔誠的心到此一拜 這是洗滌心靈平靜的好去處!

[2]王文福關於淡水福佑宮的評價:

三級古蹟主要奉祀媽主,因年代久遠目前搭起鐵皮屋頂整修,但仍有開放信眾參拜。

[3]John Hsieh關於淡水福佑宮的評價:

漢人來台拓墾,亦有「無廟不成庄」之諺語。福佑宮是淡水最老的廟宇,廟宇兩側古道通往淡水最古老的崎仔頂九坎,由它的位置,可以看出早期淡水發展的情形。廟前的中正路又叫「下街」在清朝末年屬於滬尾街區,往東是為公館口,往西是新店,沿重建街而上叫崎仔頂。 淡水的發展歷程,全由福佑宮開始。 福佑宮的地理位置是坐北朝南,前面緊臨淡水河,遠眺觀音山,後面倚著崎仔頂,正是所謂「前有水為鏡,後有山為屏」的良好地理形勢。

[4]妙音(Toyota)關於淡水福佑宮的評價:

淡水福佑宮,俗稱「淡水媽祖廟」,主祀天上聖母媽祖。為新北市三級古蹟。淡水福佑宮、淡水清水巖、淡水龍山寺與淡水鄞山寺合稱為「淡水四大廟」。主祀媽祖,配祀觀音菩薩、水仙王、文昌帝君、六十太歲星君,霞海城隍尊神、關聖帝君、福德正神、虎爺、五路財神、月老星君、歷代祖師功德主。 清乾隆末年建,當時淡水三邑、同安、安溪、漳州的閩南人與汀州、潮州、嘉應等地的客家移民,均奉媽祖,共獻銀錢。嘉慶元年(西元1796年)竣工。淡水福佑宮背山而建,向上攀緣,即見清水祖師廟。佛教禪師慶西和尚任開山住持。 福佑宮曾建一樓名曰望高樓,在上點燃油燈以作為燈塔指引船隻。凡蒙指引者均樂施香火錢。臺灣日治時期,二次大戰勃興,缺乏物資,望高樓石材乃被公家徵用,因而隤毀。

[5]張龍龍關於淡水福佑宮的評價:

福佑宮為淡水四大廟之一,創建於雍正年間,至今以有200年以上的歷史,為三級古蹟。廟裡看得出歲月的痕跡,也存放著許多古物,像是正殿上方「翌天昭佑」的匾額為光緒皇帝所賜,相傳中法戰爭期間,戰火波及淡水,媽祖曾顯神力助戰擊退法軍,因此巡撫劉銘傳上奏皇帝賜匾,廟內亦有望高樓碑,記載著嘉慶年間淡水建有燈塔一事,引渡往來的船隻。福佑宮為歷史悠久的媽祖廟,位於淡水老街,廟宇存在著許多故事,值得深入了解。希望媽祖廟能早日整修,恢復廟宇原有的色彩。

[6]Rex Chou關於淡水福佑宮的評價:

位於淡水老街的老廟宇,號稱有兩三百年歷史,路過老街順便拍一下。

[7]李銘德關於淡水福佑宮的評價:

淡水老街必拜訪的景點、廟裡供奉媽祖

[8]林懋欣關於淡水福佑宮的評價:

有年代的廟宇,古色古香,這是全台媽祖廟祈福之旅的76/100,剩下台南、高雄及花東,繼續加油!

[9]bad cop關於淡水福佑宮的評價:

雖然現在在施工中,但裡頭的神明還是很靈驗的,到淡水老街不免可以進去參拜一下。

[10]BingQi LV關於淡水福佑宮的評價:

古時 稱「滬尾」 ( 現今為 新北市 淡水區 ) 是臺灣北部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,滬尾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工商活動繁榮、文化昌盛的區域,從公元17世紀先後有西方強權西班牙、荷蘭占領過此地,鄭成功於臺南擊退荷蘭人後,淡水也收歸明鄭管轄,開始有漢人進入此地開墾,明鄭歸降清朝後,淡水因地處天然良港又與中國大陸距離較近,逐漸從早期的小漁村發展成通商港口,商業盛極一時。早期漢人來臺開墾,在上船前會祈求媽祖庇佑平安渡過黑水溝(臺灣海峽),來到滬尾的福建泉州墾民,一來感謝媽祖保佑,二來當地又是海港,於是有了募款興建媽祖廟的想法。根據《淡水廳志》上的記載與廟中石作的落款年代,可以確知福佑宮的興建年代應為清嘉慶元年(公元1796年)。但連橫在《臺灣通史》中提及「福佑宮在縣轄滬尾街,乾隆間建,祀天上聖母。」,應意指乾隆年間已建有簡陋草間祀奉媽祖,至嘉慶元年才建成正式的廟宇。 福佑宮的建廟起始,是以當地泉州三邑(晉江、惠安、南安)、同安、安溪、永春、永定七縣移民為主,漳州、粵東潮汕或嘉應州的客家人士為副的捐獻下,於清乾隆47年(公元1782年)動工興建,至清嘉慶元年(公元1796年)落成完工(見《淡水廳志‧卷六》曰:天后宮「一在滬尾街,嘉慶元年建。」),從捐獻的族群中可發現,滬尾港為當時臺北盆地重要的出入口;另外,門口1對青斗石獅與泉州白石柱即此一年代所立,捐建者有泉州三邑即晉江、惠安、南安,以及同安、安溪、永春、漳州,包括閩西永定、粵東潮汕或嘉應州的客家人士,可見到因位於港口,反映出族群的多元性。今日淡水福佑宮位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上(清領時期稱之為滬尾街),為淡水地區早期的發展中心,更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,主祀「媽祖」,左祀「觀音菩薩」及「地藏王菩薩」,右祀「水仙尊王」,另祀奉文昌帝君、六十太歲星君、霞海城隍尊神、關帝君、福德正神、虎爺、歷代祖師功德主。 清光緒10年(公元1884年)清法戰爭爆發,滬尾因地處要衝,為進入臺北盆地的重要港口之一,時任臺灣巡撫劉銘傳(1836-1896),選擇全力防禦滬尾港棄防基隆港,於今淡水河口附近佈下水雷,二岸築起土坡提,阻擋法軍軍艦進入港口,相傳在2軍激戰傷亡慘重時,滬尾地區信奉的神祖顯靈助陣,協助滬尾軍民獲勝,戰爭結束後,巡撫劉銘傳為感念媽祖相助,於光緒12年(公元1886年)奏請光緒皇帝賜匾,獲頒「翌天昭佑」匾額,至今仍懸掛於廟中,是福佑宮的重要歷史文物,也讓福佑宮的廟史與當地發展史緊密的結合在一起。 除了主祀媽祖外,福佑宮所供奉的地藏王菩薩亦有地方傳說留傳,民國61年 (公元1972年)農曆3月21日,信徒張水元(生卒年不詳)與漁民駕船出海捕魚,撒網後全船忽然劇烈震動不止,遇此異象眾人面面相覷,心想為不祥之兆,於是趕緊返航回漁港,收網過程中,網內獲得菩薩1尊,隨即移奉福佑宮,翌日子夜全廟突發震動,菩薩神像前日光燈具連續搖晃一整天,經向媽祖請示,獲示是歡迎地藏王菩薩進駐本宮的原因,讓居民廣為流傳謂為神蹟。 昔日的滬尾街緊鄰碼頭,福佑宮廟埕外更是一處卸貨發送集散地,從此運送進入大臺北盆地地區,商業繁華昌盛,直至日治時期淡水河口淤積基隆港崛起,原有的功能漸漸被取而代之。今日的滬尾街,成為大臺北地區著名的觀光景點淡水老街,海上船隻逐漸消去,運作航行的是觀光遊艇,過往今昔的諸多不同不禁讓人緬懷,福佑宮依然佇立在當時的滬尾街中,用廟宇的歷史見證了淡水近代發展的演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