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靈宮基本資訊
寺廟名稱 | 福靈宮 |
---|---|
主祀神祇 | 觀音佛祖 |
寺廟教別 | 道教 |
寺廟縣市 | 嘉義縣 |
寺廟地址 | 嘉義縣東石鄉三家村8鄰73之3號 |
寺廟電話 | 05-3732201 |
寺廟負責人 | 蔡慶源 |
寺廟經度 | 120.17259979248 |
寺廟緯度 | 23.4709491729736 |
福靈宮特色統整
福靈宮怎麼去? 地圖資訊
福靈宮相關分享
福靈宮為東石鄉香火鼎盛的廟宇, 廟前的活龍水很有氣勢,廟宇壯觀精細, 廟內著名的百年花瓶及祭祀大砲而聞名, 一旁有乾淨的公廁及後方清淨的蓮花池, 還有運動公園的園藝造景是美輪美奐。 以下內容轉貼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福靈宮位在東石鄉三家村,昔稱「三塊厝」, 民國39年台灣省實施地方自治後,遂改今名, 迄今鄰近居民仍習以為常的稱三家村為三塊厝。 明永曆10年(西元1656年),即在三百餘年前,先民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恭迎觀音佛祖渡台, 擇大坵田落腳,大坵田就是現在的東石鄉三家村。因當時定居大坵田村民只有蔡、高、黃三戶人家,後逐漸形成一聚落,乃命庄名為三塊厝, 此即「三塊厝」原始庄名之由來。 三塊厝由南至北有七坵沙崙,林投樹叢生, 其中最大坵崙林投茂盛,花香撲鼻, 實乃鍾靈毓秀之地,先民即擇此而居, 應與佛緣有關。清順治18年(西元1661年), 福建漳、泉二州住民隨延平郡王鄭成功移民台灣 墾殖,大坵田人口增至數十戶,在此之時, 先民輪流在家供拜觀音佛祖,清康熙23年 (西元1684年),則在大坵田北堡建一小廟 奉祀,迨至清乾隆49年(西元1784年), 再修建成佛祖廟,供信徙膜拜。 清同治3年(西元1864年),村子因與東鄰村 發生爭鬥數載,索和未得,外地友人特送 一尊鐵炮,以應攻擊。但觀音佛祖不忍雙方相殘,乃大發慈悲,特下鑾示:攻擊時炮口應離地七寸,且定時開炮。果然射擊時擊中東鄰村廟旁榕樹, 未見傷害牲靈。後東鄰村主事恐攝,前來求和, 雙方乃協議友好,村人感念此炮功鉅。 清同治10年(西元1871年),眾議遷廟重建於 中堡,當時建材以古石為主,取名「福靈宮」。 清光緒21年(西元1895年),日本犯台之時, 村人恐此炮有所不利,及運至農田藏匿。 迨至民國73年,適福靈宮重建, 觀音佛祖再鑾示:以鑼鼓舞獅迎回鐵炮至宮內, 並命名為「鐵嘴將軍」,當佛祖右將, 以供善信祭拜。 民國73年因廟宇久遭風雨剝蝕有傾圮之虞, 村長高江滿和地方人士商議重建, 經觀音佛祖提示在新地點建廟、舊地點造蓮花池。隔天佛祖再度顯靈提示,內容:「吾自奉玉皇大帝旨意代天巡察至今,足有甲子一週,功勳篤著, 玉帝大喜。特降旨在此(七星朝北斗) 回龍活穴地,重建龐大宮殿,即能拱收 朴津活龍水,永鎮三塊厝。」 民國77年新廟落成安座,至今香火鼎盛。
廟宇佔地廣闊.香火鼎盛.停車便利,廟宇前方有龍噴泉,後方則有觀音瀑布及小公園,公園內有一些簡單的運動設施,是可以心靈好好沉澱的好地方
來到福灵宮誏人很放鬆~好停車~廟內大香炉大花瓶~百年的佛像~廟前九龍池~廟後山花園!
廟前很熱鬧,有賣一些吃的和用的。 整體而言,環境宜人,後花園也不錯。
主神為觀世音菩薩 特別的神明為鐵嘴將軍(砲) 地方在地信仰 廟很大一間 廟後方還有一個後花園
福靈宮為東石鄉三家村的信仰中心,主祀觀世音菩薩,但最特別的是其旁祀的竟是一門古砲,稱之為「鐵嘴將軍」,其由來更是充滿著傳奇。 話說在清同治三年(西元一八六四年),由於當時雲林四湖鄉蔡厝有位庄民遭海埔庄人擄走,蔡厝於是遂求助鰲鼓庄蔡姓宗親協助,而鰲鼓庄又請舊稱「三塊厝」的三家村蔡姓宗親幫忙,一同前去海埔庄,強行將被擄之人救出,造成海埔庄與三塊厝因此而結怨,再加上水源及土地的紛爭,雙方常常發生械門,於是鰲鼓庄為答謝三塊厝的協助,就送一門火砲作為支援。 但由於火砲威力強大,福靈宮的觀音媽不忍其造成死傷過於嚴重,因此,就在三塊厝準備利用火砲攻擊海埔庄時,菩薩便降乩告知火砲射擊的方位及角度,並且砲身還需離土七吋才能發射,於是砲彈打到海埔庄的榕樹旁,雖無人造成傷亡,卻已震懾了海埔庄民,決定派人前往三塊厝講和,結束雙方長久以來的紛爭,由於此砲居功奇偉,三塊厝的居民相當感念,所以就將其供奉在福靈宮。 但到了光緒二十一年(西元一八九五年),日本據台,村人恐此炮會被充公,因此運至農田埋藏。直至光復後,到了民國七十三年(西元一九八四年,才經觀音媽鑾示,起出火砲,並敕名為「鐵嘴將軍」,奉於觀音佛祖右側。
是一間大廟.在這偏僻海岸邊很雄偉.廟後更有座小山'整闢成公園
把大砲當作神明拜的宮廟
還不錯的宮廟 恭奉觀音菩薩等三尊神名
看到蔡政宜要出來選 掛福靈宮董事的名義就覺得很不爽 應該叫他用用簽賭案組頭的名義吧? 黑道真好洗白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