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寺基本資訊
寺廟名稱 | 菩薩寺 |
---|---|
主祀神祇 | 文殊師利菩薩 |
寺廟教別 | 佛教 |
寺廟縣市 | 臺中市 |
寺廟地址 | 臺中市大里區永隆路147號 |
寺廟電話 | 04-24079920 |
寺廟負責人 | 莊順發 |
寺廟經度 | 120.676574707031 |
寺廟緯度 | 24.1069068908691 |
菩薩寺特色統整
菩薩寺怎麼去? 地圖資訊
菩薩寺相關分享
小而美的寧靜禪寺,造訪當天有活動,志工們在一樓處理食材,差一點錯過沒往上走,簡單禪意的裝置,別出心裁的設計至少耗費了十五年才 呈現大眾面前,清水模的建築設計一向是我的最愛,一樓池畔指天摩尼佛伴著水湮超有深意,樓上有處雲端菩薩(?)意境極美~很值得一訪,之前兩次來都遇上休息,請注意時間。 位在社區巷弄中,外牆上的爬牆虎是強烈吸睛指標,在一列整齊的屋子中,不會錯過。 上樓請走到左手邊,要脫鞋,因為沒設置拖鞋,請記得穿襪子,注意衛生安全,不要造成別人打掃困擾。
慕名已久,一直嚮往這個傳說中的佛門淨土⋯我終於來了!!! 一走進不算算大的寺門,整個人就被滿眼錯落的大樹跟牆上的植物吸引。 很想安安靜靜的感受它的寧靜氛圍,但是真的太美了!所以不自主的想要用相機捕捉眼前所見的一切! 二樓的佛堂可以禮佛也可以抄寫經文, 這邊的志工們說話輕聲細語,又很有耐心的為來訪者介紹環境。 回菩薩的家~~ 一定會再找時間回來禮佛及抄寫經文。🙏 …
以整體結構而言顛覆了我對一般佛寺的想像,就建築本體我覺得拿來做一般或商用大樓似乎也不違和 😂,不過在寺方的信念和安排下這建物尤其是其內部還是很有宗教氣氛,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建築前方的一片綠意及其下方的一方水塘,天氣好時頗為迷人。 對純參訪者而言菩薩寺幾無可歇腳休憩的設施(隔壁的維摩舍比較有,畢竟空間的目的性不同),有意一訪者或需先有心理準備,唯整體空間不大所以逛完一圈也不用很久。 可以一探,尤其適合在天氣好時造訪
該寺是以中觀思想為根本,禪修生活持的現代化臨濟禪宗道場。 該建築物相當特別,在郊區中, 一不小心就會開車過頭的一個幽靜寺院, 院內有很多的師父,到該地方參觀時請小心,靜下心慢慢 欣賞, 也會有很多熱心的志工為你講解, 抄經讀經。 這是第二次到訪 ,因正在做法會,也就無法上三樓參觀, 靜靜地走一圈, 就先行離開避免打擾師父的 法會。 該院的隔壁棟有物品 可販售,也希望有緣的人~ 隨緣 隨份 隨喜 購買! 同時也有為尼泊爾建校 募款, 也希望大家共襄盛舉 結緣喲!
第一次來菩薩寺,會知道這個地方主要是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推薦,對於這樣子很有禪意的空間及清水模的建築一直以來都特別喜歡,才到這裡有一種心情很平靜的感覺,裡面的植物樹木花草照顧得非常好,在很多不同的角落,也有不同的體會跟驚喜,魚池的部分也維持得非常乾淨,重點是這裡的空間除了非常有誠意之外,裡面的分享或者是使用的產品,都有一種滿滿修行的心意的感覺,菩薩寺長期資助尼泊爾建學校培養小沙彌,希望將更多的佛法傳達給更多的眾生,裡面有一些有趣的伴手禮或者是佛教用品,其實都顛覆了很多對於宗教用品的印象及想像,這一次來相當幸運地遇到中午時間,有賣好吃的素食三角飯糰,如果有來這裡的話一定要記得挑選辣味,口味真的超乎意料的好吃,另外這一次的旅程最期待的是3樓的心經手抄室,寫心經真的是ㄧ件令人心情很平靜的事,在這裡體驗好好的跟自己在一起,真的是ㄧ件很不一樣的經驗,很期待下次再來,可以定期來走一走,充電一下很棒
以前經過以為不開放參觀,非常隱密的地方。這次因緣下,照訪菩薩寺,環境非常清幽舒適,雜亂的心可以在這裡釋放,每一個角落都有它的意義,每一處,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心。 最讓人驚艷的是植栽,非常的厲害,遍佈整個牆面之下,看不到一絲垂落的葉片,但葉子飄落在魚池邊,得到一種舒緩,在這裡,可以很放鬆,可以在樓上寫寫心經,可以眺望遠處,一邊看著🍃綠葉、流水聲、,心中突然就有一種新的動力,新的開始。就像門口的那幅作品,覺醒是生命的開始一般。 非常推薦大家前來,不會感到壓力的地方,拍拍照,到處走走,享受這裡給我們的新能量
外觀簡約風格門前植一株老樹 樹下有座大石頭木門古樸 踏進木門打開「心」視野 「覺醒 是生命的開始」 生活處處是佛法 在這裡處處有驚喜 當靜下心來看顧四周驚喜從入門開始 慢慢地走進每一步去感受不一樣的變化 「照顧腳下」 所謂「照顧」是指關照、顧慮的意思,含有小心、仔細的態度;而所謂「腳下」也叫做腳跟下,是腳之下方的意思,這整句話是表示「要注意腳下」。 現在所感受的在這四個字提醒了自己 從進門開始心境變開始了不同。 一樓牆上掛著不少攝影作品 二樓為佛殿,三樓則為寫經室。 入圍2009年「台灣建築獎」、榮獲2011年「台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賞」的菩薩寺,是提倡「人天共好」、「節氣建築」的半畝塘環境整合公司最多人喜愛和回訪的經典作品之一。建築師以清水模的質樸、木頭的溫潤,樹蔭、光影、流水的共生,設計完成了這座「回應晨昏、回應四季、回應整個時代的殘存」,讓五感敞開,讓「心」有所感的體驗綠建築。 (文字資料部分參考彙總:半畝塘官網、菩薩寺粉絲團)
菩薩寺「每個空間都引入了風與光」,聲音和風在空間中四處流動。 清水模質樸、木頭溫潤,樹蔭、光影、流水共生,成就了這座「回應晨昏、回應四季、回應整個時代的殘存」,讓五感敞開,讓「心」有所感的體驗綠建築。 室外感受天候的晴雨;室內呼應心境的起伏─內外連結著人與自然,穿梭、交疊、對話,互相傾聽,跟著季節時序的節奏運行,在晨昏與四季的變換中,領略天與人的生命對話,蘊養人與自然、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平衡,達到佛法就是生活禪的境界。
因為特別的建築風格慕名而來 還有蔣勳老師贈送給菩薩寺的「還至本處」 寺裡的一草一木 、一方池塘都雅致脫俗 星期一、二不開放參觀 星期三~五開放參觀時間是下午一點-六點 星期六、日開放參觀時間是早上九點到下午六點 因為寺在社區內 附近有爽文國中但周遭不容易停車,所以可能要停遠一點再走過去 來這裡單純的看建築之美很好 靜坐欣賞天井的烏桕樹或門口的老梅樹也好 或者望著洗心的池水也很好 菩薩寺的理念就是「用自然的元素,創造一個友善環境的空間」。來這裡不要把佛教的打坐拜拜聯想在一起,其實那只是一小部分而已。慧光法師說佛教的本質其實就是生活。 希望大家來這裡都能靜下心來,照顧腳下,多一點謙卑與慈悲,找尋屬於自己的答案。
處處皆美 充滿禪意的都市綠洲———菩薩寺 可以抄經 打坐 誦經 體會禪意 隔壁新的「維摩舍」流通佛教文物及二樓書店 唯一可惜的是請香 請燈 請花的櫃台 居然是設在大殿內 義工菩薩跟訪客解釋收款 將大殿的寧靜破壞殆盡 很遺憾/真是大大的美中不足 櫃台實在不宜設在大殿內 有失恭敬 阿彌陀佛 希望狀況能有改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