鎮西宮基本資訊
寺廟名稱 | 鎮西宮 |
---|---|
主祀神祇 | 開天炎帝 |
寺廟教別 | 道教 |
寺廟縣市 | 臺南市 |
寺廟地址 | 臺南市柳營區神農里14鄰380號 |
寺廟電話 | 06-6232752 |
寺廟負責人 | 林文彬 |
寺廟經度 | 120.366302490234 |
寺廟緯度 | 23.2574691772461 |
鎮西宮特色統整
鎮西宮怎麼去? 地圖資訊
鎮西宮相關分享
鎮西宮主祀開天炎帝,又稱神農聖帝,奉祀神明有福德正神、註生娘娘等。據廟誌沿革記載神農聖帝始自明萬曆17年(1589),由大陸泉州府平和縣下寨鄉漁夫五六戶,陳、林、李、周、蔡、劉姓等移入本島,當時由故鄉神農廟開天宮,奉請開天炎帝聖像三尊者(即今大王公、二王公、三王公),經急水溪航至山子腳崁下登陸,在溪畔搭建草堂奉祀,為全台奉祀神農聖帝之始祖。至明永曆15年(1661),鄭成功驅荷治台後,漢人逐漸入墾,因神農聖帝以教民稼穡,醫術濟世,信徒日增,遂勘擇果毅後現址,由果毅後堡五庄(果毅、神農、重溪、神農、旭山、大農等六村)村民共同興建廟宇,為全台最早之神農大帝廟。爾後歷經多次重修改建。現今廟貌為民國50年,由果毅後堡鄉紳信眾,發起重建,並成立重建籌備委員會。時至民國67年,陸續完成左右三農閣、百草亭,並設會議室與涼亭、噴水池等周邊附屬建物。
傳統廟宇建築,龍柱鏤空雕刻古樸,剪黏手法具老匠作工,惜剝落不少。
👍 …
果毅後位於柳營,地名為鼓旗後,根據南瀛文獻叢刊,鎮西宮前正對面前方的佛山自然地形似鼓,東南方尖山自然地形似旗(三角旗)在鼓旗之後,故稱鼓旗後。明鄭時期設立果毅後鎮,清乾隆初設果毅後堡,昔果毅後堡包括大腳腿庄、小腳腿庄、山子腳庄、新厝庄及果毅後庄等五庄。 建立沿革: 鎮西宮主祀開天炎帝,又稱神農聖帝,係中國上古三皇之一,世稱炎帝、五穀王、藥王、其在位時教民耕稼,種五穀,嚐百草,辨藥性,治民疾病,著書神農本百草經。 據廟誌記載神農聖帝始自明萬曆17年(1589),由大陸泉州府平和縣下寨鄉漁夫五六戶,陳、林、李、周、蔡、劉姓等移入本島,至今已超過四百年歷史,當時由故鄉神農廟開天宮,奉請開天炎帝聖像三尊者(即今大王公、二王公、三王公),經急水溪,至山子腳崁下登陸,在溪畔臨時搭建草寮祭祀,為全台奉祀神農聖帝之始祖。至明永曆15年〈1661),鄭成功克台驅荷後,漢人逐漸入墾,因神農聖帝以教民稼穡,醫術濟世,信徒日增,遂勘擇果毅後現址,由果毅後堡五庄(果毅、神農、重溪、神農、旭山、大農等六村)村民共同興建廟宇,為全台最早之神農大帝廟。 爾後,清雍正11年(1733)再度改建,光緒12年〈1886)重新擴建,日治時期昭和7年再次修建。民國50年,由果毅後堡信徒,發起重建,並成立重建籌備委員會。民國67年,陸續完成左右三農閣、百草亭,並設會議室與涼亭、噴水池等附屬建物。 每年四月二十六日為開天炎帝誕辰,果毅後鎮西宮會舉行平安遶境。
台灣神農大帝(開天炎帝、五穀王)開基祖廟 有400多年歷史 殿內有一張開廟流傳至今400年歷史大桌
廟口前的黑輪攤,吃的是鄉下氛圍
主祀神農大帝。
地坊信仰